top of page
搜尋

詩,在普羅旺斯發光――「台灣,詩意沉浸」會議側記

  • 作家相片: Yang
    Yang
  • 6月9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
/楊淇竹



「台灣,詩意沉浸」會議2022年首次在荷榭勒(La Rochelle)舉辦,2025年,南法普羅旺斯詩人伊麗莎白(Elizabeth Guyon Spennato)延續這項活動,並移師到普羅旺斯,增添許多朗讀詩作的片段,用聲音與閱讀,讓臺灣詩人的母語文化在異國綻放。

 

台語詩朗讀

 

「台灣,詩意沉浸」在艾克斯普羅旺斯美術學院(École Supérieure d'Art d'Aix-en-Provence)電影廳舉行,主辦單位為詩基金會(Fondation Saint-John Perse)與駐普羅旺斯臺灣辦事處(Bureau de Taïwan en Provence ),副處長崔巧臨也在籌備上大力支援,場地影音設備良好,近一百多名與會嘉賓進入會議廳,沉浸在臺灣母語的詩聲音。

 

伊麗莎白為了策劃此會議,特別於2024年底拜訪臺灣。她在會議中介紹詩人之後,也播放當時協助拍攝李魁賢、林鷺、陳秀珍、楊淇竹的台語詩朗讀影片。觀眾專注聆聽,他們對台語文聲調印象深刻,特別喜歡李魁賢〈三位一體〉的原文朗讀。影片中,李魁賢在台北中山國中附近的餐廳,精神奕奕、大聲朗誦著詩篇,念出抒情詩的韻律以及內心的深切情感

 

除了〈三位一體〉,其他詩人的作品分別是〈藍色的手巾〉、〈光, láng-tà我〉、〈永遠的鄉愁〉,伊麗莎白十分用心,她事先將這四首詩翻譯為法文,現場亦由法國女詩人Yannick RESCH朗誦詩歌的法語版。

 

重現原住民歌謠

 

另外,原住民語言同樣備受關注。德國電子樂團「謎」(Enigma)的作品〈返樸歸真〉(Return to Innocence)是由混音的阿美族曲編製而成,也是許多法國人聽過的熱門歌曲,因此伊麗莎白特別播放由郭英男和郭秀珠夫婦演唱的原曲版本,讓大家十分驚喜,也驚訝於臺灣原住民歌謠早就是他們熟悉的一部分。伊麗莎白更進一步介紹南島語族在臺灣的歷史,期間穿插卑南族桑布衣古調演出,磁性聲音讓大家聽得很入迷。

 

原住民歌謠與詩篇、聲音與影像透過動人傳唱,即使在遙遠的普羅旺斯,也能激起感動迴響。

 

以詩歌認識臺灣

 

活動結束之前,參與者皆踴躍提問、回饋,反應熱烈。一名的艾克斯馬賽大學教授(Aix-Marseille Université)對演講內容非常滿意,還有一位法蘭西公學院(Collège de France)的古希臘系女教師表示,她很欣賞詩人的台語朗讀,雖然先前對臺灣歷史不太熟悉,但是聽完演講後,發現臺灣文化相當豐富和多元。

 

會議當天亦有展出Papiers Coupés 出版社已出版的台語本藝術書,有李魁賢的台法詩集《島嶼台灣》、林鷺的台法詩集《藍色的手巾》以及伊麗莎白台法詩集《真心》。

 

伊麗莎白認為法國人對臺灣的印象是模糊的,且了解不深,她希望藉由詩歌與影像之介紹,讓臺灣被看見。這次會議的理念在於,詩歌可以是簡單、平易近人的,透過純粹的朗讀或演唱形式,都能讓人更容易讀取臺灣文化。觀眾也無需具備特別的背景知識,就可以放鬆、全然沉浸在臺灣母語文化。「台灣,詩意沉浸」未來仍會繼續,讓臺灣的多元面貌更被看見。




作者簡介/

楊淇竹

《笠》詩刊執行編輯,輔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,研究領域為劉吶鷗文學與臺灣現代詩,2010年出版碩士論文《跨領域改編:《寒夜三部曲》與其電視劇研究》。目前已出版八本詩集:《淡水 Tamsui:楊淇竹漢英西三語詩集》、《母親與聲音》、《海洋鄉愁》等,亦有合編《詩情海陸:2024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》、《詩想少年》著作。



原文發表於《臺灣文學館通訊》86期(2025.03),頁44-45。



 
 
 

Comentários


訂閱表單

感謝您提交以上資訊!
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LinkedIn

©2020 by Chi-chu Yang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